兮嘉

三国已淡圈,相关内容走知乎或归档三国tag。
最近发塞老师的疯,我就是霍格沃茨最强黑巫师!

 

汉魏史向同人写作指南②——称谓(更新)

系列第一篇

系列的第二篇,我们来说一下称谓。称谓一般还要再细分对内(和别人说到自己家的xx)和对外(称呼对方的xx),再有就是直接称呼对方xx,有时都会略有区别。对于前两种,对内一般称呼前加“家”字,对外一般称呼前加“尊”字,例如家君和尊君就是指我爸爸和你爸爸(可参见《陈太丘与友期》)。本文主要介绍的是第三种当面称呼xx的情况。

关于自称,一般场合用“我”没什么问题。女性对高位者或想使得礼貌程度更高可以自称“妾”(无关是妻是妾,是否已婚)或“妾x”(x为女子的名)。男性对高位者或想使得礼貌程度更高可以自称“x”(x为男子的名,对父亲等长辈)或“臣x”(对主公)或“仆”(类似日语中的僕,所以礼貌程度高于俺)。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《礼记·曲礼上》有:“父前子名,君前臣名。”是说在父亲面前,儿子自称要用名,在君主面前臣子自称也要用名。君和父相较,君位尊于父,所以对君称父也用名(陆抗《疾病上疏》“臣父逊昔在西垂陈言”)。同理,在君主面前称呼同僚也一律用名,无关辈分年龄职位高下。

一般同僚之间用官职(疏远)或表字(亲密)称呼即可。称呼自己的主公,根据主公的职位可以称呼主公、明公、明府、明使君、明将军等,如果搞不清楚,喊前两个就好。武官一般称呼姓+将军比较简单。文官的话荀令君这个称呼想必大家十分熟悉了,其他再举几个例子例如郭嘉(郭祭酒),钟繇(钟相国),荀攸(荀军师)等。顺便一提我自己觉得“大人”这个词也是可以使用的(《易·乾》:“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”),可以使用姓或官职+大人。对方无爵位或官职时,一般称呼x公或x翁(年纪大的)、x君(年纪和自己差不多的)、x郎(年纪比自己小)或x公子,如果是比较德高望重之人也可称呼x子,如果关系十分亲密可以称呼卿或x卿(《荀彧传》“谁能代卿为我谋者”,我站曹荀一秒(~ ̄▽ ̄)~)

至于称呼女性,已婚的一般称x夫人(注意x为女子自己的姓而非夫家的姓,例如曹丕的郭夫人、甄夫人,未必是正妻才可称夫人),但是这种叫法一般是在官宦或贵(士)族人家,一般平头老百姓家不确定是否适用,虽然我觉得你们一般不会写到平头老百姓家的家事→_→就算是郭嘉,因为袁绍非海内外名士不见,却能礼遇他,估计家世恐怕也是好的很,他的夫人应该也能称呼为x夫人。至于未婚女子,这个是比较纠结的地方,之前看过有的小说称呼为x女君,这种叫法是不对的,正确的叫法是x女郎或是x姝子(口语中也可省略子),但是这两种叫法真的十分不符合现代人的习惯……也有看到一些地方称呼x女公子,这种叫法没找到出处,而且四个字确实太长,叫起来也觉得奇怪……另外如果对旁人说起某家的女孩子可用x氏女或x女。

另外补充说一下排行,女子排行可以用姓+排行+娘(《南史 刘孝绰》其三妹,一适琅邪王叔英,一适吴郡张嵊,一适东海徐悱,并有才学。悱妻文尤清拔,所谓刘三娘者也)。至于男子,前面提到可称呼x公子,但是比如曹家这么多公子,具体还可以通过排行来区分,例如称呼曹丕可以叫曹三公子(曹铄在看着你们→_→)。

既然讲到曹丕,私心就多介绍一下关于他的称呼,曹丕未出仕前,司空府的下人,包括曹操的一般手下可以称呼他为(曹)三公子,关系好的基友和长辈等可称呼他为子桓,弟妹们可称呼他为阿兄或三兄,妻妾们可称呼他为夫主或郎君,担任五官中郎将以后众人也可称呼他为五官将(我不知道为何jslm要称呼他为中郎将,总觉得别扭,三国志里提到曹丕主要还是用“五官将”而非“中郎将”),被立为魏太子后称呼“世子”或“太子”均可,没有大的区别,后可加殿下。继承魏王后仍称殿下,代汉以后称陛下。另外还有一些特别的见于曹丕和钟繇的信中,曹丕称呼钟繇为“君侯”,钟繇称呼曹丕为“执事”,毕竟曹丕是皇帝留下的史料比较多,具体某些人的称呼可以去书信中寻找。

至于亲属称谓,我只挑一些常用的说。父母一般就称呼为阿父(阿耶)、阿母,阿翁有时候也指父亲(《文帝纪》“良年小,常呼文帝为阿翁”),但也可称呼祖父或是其他上了年纪的人。兄弟姐妹称阿兄、阿弟、阿姊、阿妹(弟妹其实称呼名字就好)。公公婆婆称大人公、阿姑,岳父岳母称外舅、外姑。

比较重要和常用的称呼上文都介绍过了,关于亲属之间的详细称谓可参考文献1,有比较完整详细的论述。

称谓的问题非常复杂,本文自然没法全部涵盖,我们写小说不是做考据,就算是我自己写的小说,也不一定严格按照所谓“正确”的称谓,毕竟放到现代,有些称呼显得佶屈聱牙,读者看了不习惯,甚至不明所以,故而具体用什么称呼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。另外就是小说中出场人物众多,人物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,此时该如何使用称谓也许根本无文献可查,这时候也许适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,但也不应使用过分违和或现代化的称呼。这边说几条我自己的经验,一般魏晋时期的称谓较少有叠字,例如伯伯、叔叔没有,而改用更书面化的称呼,如伯父、叔父等则可。另外一些日文中的称谓也可作为参考,例如不说哥哥而说阿兄(兄さん),儿子也可称为息子(むすこ)等。这些规律未必百分百正确,但在找不到称呼出处时可以考虑。

我并非专门研究这一块,有错误请指正。

参考文献:

1,马丽. 东汉魏晋南北朝亲属称谓研究[J]. 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, 2009(2):69-83.

2,魏晋时期的称谓有什么讲究?沃金的回答    

3,东汉魏晋时期的称谓

4,南北朝时期的称呼

  175 14
评论(14)
热度(175)
  1. 共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兮嘉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