兮嘉

三国已淡圈,相关内容走知乎或归档三国tag。
最近发塞老师的疯,我就是霍格沃茨最强黑巫师!

 

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(一)

论文写的欲生欲死,周末休息继续在看《国共谍报》一书,有几个人,有些想法随便写写。

第一个想说的是关露。1942年接近李士群的任务结束后,关露的精神状态已经很差,提出想去解放区,却遭到拒绝,又被派去日伪杂志《女声》工作,为了情报工作被迫成为“文化汉奸”,期间也多次提出想去根据地一直遭据直到日本投降后军统下达“肃奸令”后,她生命安全收到威胁,gcd方面才答应把她转移到解放区。想到北平里崔叔在牺牲前也曾向谢培东提出不想再帮助kmt洗黑钱想去解放区的银行工作,也遭到了谢培东的拒绝,还是挺感慨的。在组织的角度来看大约“人尽其用”才是最好的,只要你本人生命安全没有受到威胁,总是要从你身上再继续多榨取些价值才好。当然回头来说,总还是要留着你一条命的,不留着也不好榨取更多的价值。从组织的角度来看,这种安排并无不合理之处,毕竟要在敌方重要位置打入一个间谍何其困难,岂能轻易随着本人意志的去留?可是从谍报人员本身来说,他承受的压力和风险巨大,想休息一下也无可厚非,尤其是在情报工作已有建树的情况下。然而每每是上头并不理会你的这点小想法,作为情报人员的自觉或者说对于理想信仰的坚守,他们仍然工作在第一线。这种精神难能可贵,作为和平年代中长大的我甚至无法理解和想象,更何谈学习仿效,然而不是所有好的开头总是会换来好的结果。

说回关露,他与有名的外交官王炳南在30年代早已相识,更有一段时间住在王家中,后关露承担了接近李士群任务后与王分别。关露最终如愿来到解放区后,开始与王保持着书信联络,两人逐渐萌生爱意,王提出去解放区探望关露,但上头认为从事外交工作的王炳南此时不适合与关露继续发展关系,王炳南乃服从大局,致信关露,终止了与关露的关系。关露十分痛苦。我想这是情报人员的另一个无法言说的苦衷,想起伪装者里明楼的话,他所盼不过是不带伪装的生活在阳光之下,他想告诉所有人他不是汉奸,但是他不能。北平无战事的最后,虽然北平顺利解放,然而留下来的谢培东却仍要继续潜伏。为什么?他们是游走在黑白边缘的人,他们注定永远无法堂堂正正站在阳光之下。所以潘汉年曾十分伤感地说了一句:“凡是搞情报工作的大多数都没有好下场,中外同行都一样。 ”至于关露的结局,罹患精神分裂症,被世人误解,十年那段悲惨经历自不必说,让人更感沉重的是,82年3月被平反,同年12月在回忆录和有关潘汉年回忆文章写作完成后,关露在北京家中自杀身亡。是什么让这个走过十年那段最艰难的岁月,却仍然在75岁的高龄时选择自杀?大约是仅仅属于他们那个年代的情报人员的深切的绝望吧。

关于王炳南还想多说两句。很有意思的是,王的妻子是个德国人,叫王安娜,夫妻二人为gcd做了许多出生入死的工作,最后却因为安娜一段说不清楚的“日本之行”,导致她本人被怀疑是间谍,她丈夫也吃尽了苦头,最后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和前途,也为了解脱自己的苦恼,她在45年同王炳南离婚。 略略思量,确实寒心,一个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,投入到反法西斯抗争中,只因为一些莫须有说不清道不明的事,过往的功绩则被完全抹杀,还能说什么呢?至于王,因为组织的关系,先后放弃了安娜和关露,初想也是薄情,再想也是无可奈何,爱江山不爱美人说的容易做起来难,也未必是多么贪恋权势地位,不过在那样的大环境下,所有的选择也是身不由己,这就是所谓的时代的悲剧吧。

不注意又写的太长,越写越索然无味,原本还想说说潘汉年袁殊,暂且搁笔。

  8
 
评论
热度(8)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兮嘉 | Powered by LOFT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