兮嘉

三国已淡圈,相关内容走知乎或归档三国tag。
最近发塞老师的疯,我就是霍格沃茨最强黑巫师!

 

中国古代军队的行军速度

不知道为什么知乎这个回答打不开了,在这里补一下档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当初为了写小说,搞清楚男猪脚和女猪脚从苏州府逃命到江宁府大概要多久,我还是小小看过一些古代行军速度的资料的,不过看的不是很系统和全面,只是为了写小说够用罢了(⊙_⊙)这边就列一下之前做的笔记,就当抛砖引玉了~

为了让大家有一个比较形象的感受,先说一下在东汉末年的长度单位,那时候的一里比现在的一里(500米)要短一些,不过看到有说420米,有说300米的,没有找到可靠出处,所以下面还是用古代的里做单位,统一一点。

“渊为将,赴急疾,常出敌之不意,故军中为之语曰:“典军校尉夏侯渊,三日五百,六日一千。”(魏书·夏侯渊传)夏侯渊这个应该是步兵,属于非常快了,平均一天可以达到167里!

“帝曰:“达无信义,此其相疑之时也,当及其未定促决之。”乃倍道兼行,八日到其城下。”(晋书·宣帝纪)宣帝平孟达这个,从南阳到新城的距离大约是1200里,八天就兵临城下,速度达到了每天150里,比夏侯渊的稍慢,但也属于相当快了。

“闻先主已过,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,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,及於当阳之长坂。”(蜀书·先主传)曹操这个速度完全是急行军了,一日一夜三百多里,这个因为是骑兵所以跟上面的步兵那不是一个级别的了。

当然这些都属于急行的案例,这个肯定啦,从文中也可以看出,赶路时间最长的就是宣帝的军队也只走了八天,而最快的曹总精骑只走了一天,肯定是根据军事紧急与否选择赶路速度,而这么高强度的行军势必不可能持续很久,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常态如何。

《荀子·议兵》提到战国时期魏国选武士的条件是“衣三属之甲,操十二石之弩,负服矢五十个,置戈其上,冠胄带剑,赢三日之粮,日中而趋百里,中试则复其户,利其田宅”,翻译一下就是身穿三层护身铠甲,手操十二石力度的强弩,腰挎装有五十支箭的箭囊,肩荷平戈,冠戴头盔,身佩宝剑,带上三日的口粮,半日急行一百里。所以这个半日一百里应该是比较基础的条件了(⊙_⊙)也就是平时一般的速度吧。

至于其他朝代的行军速度,我主要看的还是汉魏晋时期的东西,不过在没自行车、汽车出现之前,基本这个速度我觉得各朝各代应该差不多吧(⊙_⊙)可能由于军队编制,步骑兵混合等稍有差异,但不会相差太大。其他还有一些史料例如霍去病出陇西,“转战六日,过焉支山千有余里,合短兵,鏖皋兰下,杀折兰王,斩卢侯王,锐悍者诛,全甲获丑,执浑邪王子及相国、都尉,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,收休屠祭天金人”;唐贞观年间征吐谷浑,“贼闻兵至,走入嶂山,已行数千里”,而“遂率偏师并行倍道,去大军十日,追及之”,基本上的速度也就是一天一百多里的样子。稍微要注意一点的是各朝各代里的实际长度有些区别,看史料的时候需注意,其他我就不列了。

另外关于度量衡,回答评论里@太极殿上卖卦 有一些补充我也贴在这里:

汉书食货志上有具体算井田时一里合多少步的算法,我觉得那个比较准确,就是一里三百步,然后一步六尺,之后就可以乘各朝的标准尺换算长度了,魏尺的话一里算出来是435.384米,秦汉尺算出来稍短些,你说那个420米的可能就是秦汉尺。300多米那个我以前也都是那么算的,用的是一里二百四十步,汉朝应该不那么用了。


  25
评论
热度(25)
  1. 共6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兮嘉 | Powered by LOFTER